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工作动态 > 乡镇动态

【优秀读书心得】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读后感——石顶

发布日期:     来源:易俗河镇

    

       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》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,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,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“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、饿其体肤、空乏其身”的历练故事,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。当我读完这本书后,我深感触动,这本书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,给了我一个榜样,下面我把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告诉大家。
       1、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在那段知青岁月里,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行,构成了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、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,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、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,虽然我不是党员,但我从当中汲取营养,跟随青年习近平足迹找寻青春无悔的密码。
       2、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。“15岁来到黄土地时,我迷惘、彷徨;22岁离开黄土地时,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,充满自信。”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,无论是“黑帮子弟”的政治污蔑,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,或是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,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。从40年前走出窑洞、北上求学的那天起,“为群众做实事”的理想信念就成为牵引青年习近平不断奋进、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。这足以启示青年,只有到艰苦环境中去,才能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、积累经验,磨砺意志、增长才干,打牢成长的根基,像当年的习总书记一样,在基层历练、积累,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。
       3、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。七年知青岁月,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,“为群众做实事”的信念在此时悄然扎根。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,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,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由此,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”,为什么要求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”,为什么勉励当代青年“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”。青春是美好的,也是短暂的,而我们只有把青春植根在祖国大地,奉献于社会事业,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。
       4、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。青年习近平却始终“痴迷”读书,即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,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、一种工作责任、一种精神追求。我们更要向习主席学习,保持旺盛的求知欲,学习新理论、保持高度的政治思想,也只有充满知识,才能更好的为百姓付出。
       5、培塑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。习总书记曾说,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,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,什么叫实事求是,什么叫群众。在历史亲历者口中,我们也总能听到“近平是了解实际的”“插队几年让他更加了解实际”等表述。青年习近平也给人们留下讲问题“讲得最实”“办法最管用”的深刻印象。正是习总书记这种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,支撑他在陕北这块红土地上取到了父辈革命者缔造的“真经”,完成了他最初的梦想。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告诉我们,实践出真知,基层是沃土。我们的成长成才,必须脚踏实地、抓住当下、扎根基层,在生活中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。
      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,所要习主席学习的地方,这本书的内容里包含了很多我们要向习主席学习的地方,我只列举了这几点,但其余的也是我们要学习的,这本书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刻、直观地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所在,更加全面、历史地认识到确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核心的重大意义,也更能让年轻一代明白一个道理:人生需要磨砺,磨砺使人成长。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